这么多年来,人们把房子的投资属性发挥到了极致,世人皆知,在一般的行业中,买房最赚钱,尤其是在房地产黄金十年里,那更是暴利时代,毫不夸张地说傻子、躺着、闭眼都能赚钱,这是很多人惯用的形容词。也正因为房子的投资属性被过分放大,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居住功能,从而隐藏了不小的风险,这种风险不只是市场风险。
在一个房地产最赚钱的时代里,家庭80%的资产都倾注到了房子上,当人们深知辛苦工作一辈子还不如炒套房来得更实在时,还有谁愿意做实业?久而久之,房地产凭借无比强大的吸附效应,成为一业独大的行业,不仅房地产行业本身的风险越来越大,其他行业的振兴也越来越难。
毕竟这不是什么正常的可持续的,所以,后来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被提出,自此,在严厉调控背景下,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的呼声越来越高,房住不炒也基本形成共识。在这样的预期下,人们的观念也在渐渐发生变化。其实房地产与其说是需求在支撑,倒不如说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在强撑,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了房地产投资上。
易居克而瑞发布报告称,今年一季度,50城住宅综合收益率为16.1%,环比下降19%,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。同比降幅则高达44%。住宅综合收益率的变化,反映出住宅投资价值的变化。
要知道,2017年三季度时,住宅综合收益率达到峰值28.9%,随后保持在28%以上至2018年一季度,但从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,这一指标就快速下降,并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6.1%。由此可见,在调控政策持续施压下,市场已经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走向下行通道。而易居克而瑞预计,2019年一季度后,50城住宅综合收益率将继续降低。
这就说明,房地产过去的那种吸附效应在释放,他的吸金能力也在下降,这跟房地产长期保持稳定的大局密不可分,一方面炒房者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,另一方面,就连普通刚需也在降低欲望,因为买房越来越难,而且对刚需的引流越来越多,比如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等的建设。
几个月前,“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”上,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,“房子真的盖够了,”田国立称,现在更多存在的是住房结构问题。的确如此,比如像共有产权住房、公租房等概念的提出,其实就是在优化供给结构,逼退炒房者的投机,让更多的人住上符合自己身份的房子。都盖豪宅,房子是不少,可是买不起住不起又有什么意义呢?
田国立还表示,“我搞了一辈子金融,现在买房也赚不了钱了,你现在买不就是高位接盘了吗?”他说的有道理,的确不少人要面临高位接盘的情况,实际上已经有人这样做了,比如环京不少被套牢的炒房者。但是购房者不能全信,也不能说买房不赚钱了你就不买了吗?从投资角度讲,房子不赚钱或赚钱少了,跟普通刚需购房者没关系,房子赚钱与否跟你住房需求无关。
有人一定会说,你说买房投资不赚钱,那还有什么更赚钱?我还真答不上来,似乎没有什么行业比房地产更赚钱,尤其是对普通老百姓而言,会投资的可能早就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渠道,比如一些房地产行业大佬在逐渐退出或减少房地产行业的投资,包括李嘉诚等。但你我都不是投资大佬,也不是投资大神,作为普通人,只希望买房能够保值增值,挣大钱不指望,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一点我们要从心里认同。
客观地说,不是房地产不赚钱了,而是博傻时代结束了。从一个暴利行业到赚钱少,不同的人心态不同,有人觉得真不赚钱,有的人觉得还挺赚钱。是啊,挣过大钱的可能看不上,但普通人能有什么比买房更好的呢?我经常说一句话,放弃房地产投资神话,但也要客观认识到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房地产行业再不赚钱也比其他行业好赚钱。
我不忽悠你去抢房,也不忽悠你别买房,只希望普通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,在拥有住房的同时不至于让自己的钱贬值太多,而且也不用刻意去投资,将来改善时或许还能赚钱。但要知道,房地产大涨机会越来越小,房子赚钱全凭房价波动,如今大局已定,也就意味着靠房子赚大钱机会越来越渺茫。希望房子回归居住属性,投资本是水到渠成的事,而不应该是全民都疯狂。